當子女犯錯時你會如何處理? 兒童心理學家6招教出負責任的孩子

當子女犯錯時你會如何處理? 世上並沒有那一個孩子是不會犯錯的。畢竟孩子年紀還小,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還不足夠。因此,孩子會經常出現說錯話,不小心做錯事,這乃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可惜,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拿捏錯了力度,有些家長會太嚴厲地斥責孩子,令孩子的自信心受拙。相反,有些家長卻過分溺愛孩子,自己為孩子承擔後果,令孩子並沒有在自己的錯誤中學習,間接令孩子重複犯相同的錯誤。
在日常生活中,你傾向選擇使用「懲罰」孩子的管教方式,還是讓孩子經歷「後果」?

什麼是「懲罰」孩子?
當你懲罰孩子時,你正在向孩子傳遞了這樣的訊息:「如果你不是根據我的方式來思考,你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或遭受痛苦),直到你做出我希望你做出的選擇為止。當你專注在懲罰孩子,你完全忽略了尊重孩子自身做決定的權利(這就是為什麼懲罰孩子對親子關係具有十分大的傷害性)。
通常我們會懲罰孩子是因為我們自身太憤怒了,同時我們的內心也感到恐懼。因此我們為了讓孩子做我們想他們做的事情,而沒收了我們對孩子的那份愛。
可惜,懲罰孩子並不能真正教導孩子學會為自身的行為負責任,它只會對親子關係造成巨大的破壞。

什麼是「後果」?
讓孩子經歷「後果」就是讓孩子經歷因為自身的行為所導致的結果。
通常「後果」有兩種後果:(1)自然的後果,(2)邏輯性後果。對於你的孩子來說,這兩者都很重要。
自然後果是指這個結果並沒有被任何人計劃/設計的,它們只是自然而然地發生了。這裏有一些自然後果的例子:
- 你的孩子在外面不穿外套。他會感覺冷。
- 你的孩子把手機弄丟了。他就不再有電話可用了。
- 你的孩子沒有爲考試做充足的準備。他考試會不及格。
邏輯性後果是由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特別計劃設計/的結果。這裏有一些邏輯性後果的例子:
- 你的孩子不做家務。你會剝奪他使用電子設備的權利,直到他完成家務為止。
- 你的孩子在晚上九時前沒有回家。你剝奪了她下週末外出的權利。
- 你的孩子上學遲到了,你讓他早點睡覺。

爲什麼後果很重要?
無論是自然後果還是邏輯性後果,其後果都能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當孩子們體驗到自己的行爲帶來的後果時,他們下一次學會了做出更好的選擇,從而改善他們的行爲。
讓孩子經歷自身行為所引致的後果, 就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後果會告訴你的孩子,他的責任就是承擔因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而你的責任是幫助他們學習如何面對後果,以及如何在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
更重要的是, 當你讓孩子經歷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時, 你尊重了孩子有權利去做決定,即使孩子可能不會做一個好的決定。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當你讓孩子經歷自身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你並沒有沒收對孩子的愛。你會讓孩子知道你是他的隊友,你與地站在同一陣線, 你不是他的敵人。
當我們專注讓孩子通過經歷不同的後果來學習,我們能專注在我們教養的原則上,令我們有比較小機會被自己複雜的情緒,包括沮喪、憤怒或失望沖昏頭腦,令我們在教導孩子時放錯焦點。

一個例子幫助你分清楚「後果」 與「懲罰」
讓我們來看一個常見的情況,來說明給予後果與給予懲罰有何不同。儘管這種差別有時可能很微妙,但是它很重要。
假設你13歲的孩子和他的朋友出去了一天,沒有聽你的話及時打電話報備。你很生氣,把他禁足了一星期。那麼這是「後果」 還是「懲罰」 ?
是的,禁足可能會讓他明白,如果你不負責任,你就會失去特權。但這並沒有給他一個機會去練習變得更有責任感。從這個意義上說,禁足是一種懲罰。
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後果」 是什麼呢?

首先,問問自己:我想讓孩子學會什麼?
你可能想讓他學會記得打電話問準你的意見。這種情況下的一個後果可能是,下次他只允許和朋友出去一個小時。在這段時間裏,他必須記得打電話告訴你他在哪裏。如果他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那麼他就可以繼續外出更長的時間。如果他再次忘記,那麼他和他的朋友的聚會時間又會再次被限制了。
孩子從中學到的是,特權(和朋友一起外出)伴隨着責任(打電話告知父母自己的情況)。他得到的是一個練習的機會,向你證明他可以被信任去做他應該做的事。

如果這並没有用, 那怎麼辦?
當然,孩子可能會繼續選擇做不當的行爲。無論如何,在一段時間內,他可能會接受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爲所帶來的後果。最終,孩子的行爲還是會取決於他自己有沒有意願去成為更好的人,這是許多父母難以接受的事實。但是,你要記住,你的職責是讓孩子通過不同的後果來學習為自己的行為附上責任。剩下的就看你的孩子了。
當你看到孩子做出很多錯誤的決定是,你可能會感到十分憤怒,因此你可能會想用更多極端的行為,可能通過憤怒,或者疏遠孩子來控制他,你甚至可能會想放棄教導孩子。作為一個兒童心理學家,我希望你能好好抵銷這個念頭。你只需專注在堅持讓孩子好好經歷因為自身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並且保持冷靜,孩子終會學懂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請記住你如此努力的原因是因為你你真心想好好引導你的孩子。通過向你的孩子展示,孩子要為自己錯誤的選擇而負責任,孩子會慢慢從自己要面對的後果中學習在下一次做一個更好的選擇。
延伸閲讀: 怎樣說孩子會聽? 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分享三大方法
當你要通過不同的後果,教導孩子建立責任心,請你留意以下六點。

1. 好好花時間計劃後果
爲了提供能夠幫助你的孩子學會負責任的後果,你需要花時間仔細思考。告訴你的孩子,你會花時間來思考他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好好想一想你希望孩子學到的是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

2. 堅持不懈
你不能控制/改變你的孩子,但你可以專注做的是當孩子做出不當的選擇時,你要讓孩子承擔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並且即使孩子對你咆哮、十分不開心,或者孩子惡言攻擊你,你也要讓孩子學習承擔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你可以向孩子表達你知道要承擔後果是不容易的, 對孩子抱有同理心, 但不要輕易因為孩子的憤怒情緒而隨便改變後果。

3. 把注意力放在你所能控制的方面
專注於你的責任,讓你的孩子也專注於他或她的責任。你的責任是通過提供合理和現實的後果來引導你的孩子。你孩子的責任是承擔因為自身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4. 請專注在所發生的事情上,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情緒上
當你要向孩子說明你所定下的後果,你可以把這個行為想像成為一個商業交易,當你與孩子溝通這件事的時候,請專注在所發生的事情上,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情緒上。雖然這可能對你來說會很難,但請你不要把孩子過分情緒化的行為當作是孩子正在針對你。
長遠來說, 你對孩子大吼大叫 、批評和嘮叨孩子是行不通的,這並不會令孩子聆聽你所說的話, 這只會讓你的心更加沮喪和不快。不管孩子因你所設下的後果給你怎樣的反應,都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定下來的後果。
你可以對孩子說:「你有權做不同的選擇。今天你選擇了在沒有完成功課之前觀看電視,這代表你並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衝動,所以,未來三天,我們全家人也會關上電視,我們一起陪伴你你學習管理自己衝動性的行為。」

5. 接受你的的局限性
當我們承認我們並不能強迫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時,其實這會為我們帶來更大的的機會令孩子聆聽我們想說的話。當我們的孩子不需要耗費他們的精力來讓我們少管他們一些的時候,他們將擁有一個更清晰的頭腦,更少的焦慮,並能更好地做出合理的決定。請記住,你要孩子所面對的後果終會讓孩子學懂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附上責任。

6. 陳述時使用「我」而不是「你」
當涉及到提供後果時,採取「我」的立場比採取「你」的立場更好。當孩子知道父母並不是針對他們時,他們的反應會更好。例如,說「當你這樣對我說話時,我並不能集中精神聆聽你的需要, 請你先停一停, 換個方式與我溝通」比「你最好別這樣對我說話!」更容易令孩子接受。

總結: 請記着你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通過承擔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請記着,你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通過承擔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因此,如果你把專注力放在懲罰孩子,你正在向孩子傳遞了這樣的訊息:「如果你不是根據我的方式來思考,你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或遭受痛苦),直到你做出我希望你做出的選擇為止。」懲罰孩子只會讓孩子把專注力放在討厭你,這會令孩子專注在報復你,這其實跟你的目的(栽培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是本末倒置的。千萬不要放錯了焦點。
歡迎你按此,了解由郭博士和英國倫敦大學精神科醫生Dr Farhana一起為亞洲的家庭所準備的HappyMe安定孩子情緒遊戲和故事。

3個方法與孩子一起正面迎接蛇年,迎接好運
3個方法與孩子一起正面迎接蛇年,迎接好運我們很快就會送走龍年跟孩子一起迎接蛇年。很多時候家長會在這段期間,看看我們屬於甚麼生肖,在這段期間要準備好甚麼,才能好好準備迎接蛇年。其實我們如果能在心靈上進行大掃除,做一點斷捨離,這都能夠幫助我們用一個更好的心態。以一個更健康的心態面對蛇年。今天我

3大方法,幫助子女解除焦慮!

用這三個方法,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用這三個方法,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想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但又不知道從何入手?在這篇文章中,我兒童心理學博士Rosa會與你分享三個方法,幫助你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第一個方法:認同小孩的觀點,然後同理如果你對於小孩的不開心做不到甚麼,你可以做的就是同理。有顆明白的心能夠幫助人排解情緒。如果你的小孩的負面情緒和那個情況的嚴重性不成比例,要記住一點:我們都會儲起情緒,當我們找到避風港,才會一次過釋放和感受這些情緒。然後我們才會冷靜下來。你可以嘗試說:「外面下雨,你一定很失望對吧?」、「我知道要你放下玩具,過來吃晚餐很困難,不過現在是晚餐時間。」、「我知道你想如其他小朋友一樣晚點睡覺。」為甚麼這個方法能夠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有兩個原因:第一,當小孩體驗到被同理後,也會自己發展出同理的能力。第二,同理能夠幫助小孩根據他們自身的經歷了解,有甚麼觸發到他們有這樣的情緒。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原來有一個名字可以形容,對於學習情緒管理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早期學習工具。第二個方法:容許小孩表達情緒否定或者看輕小孩的情緒,會帶給小朋友一個訊息就是原來有些感受是可恥,不能接受的。有些小朋友甚至會聯想到,因為自己有這些可恥的情緒,自己整個人也是可恥的。因此,我們要接納小朋友的情緒。否定小孩的恐懼或者憤怒不會令他們停止有這些情緒,反而有可能令到他們抑壓這些情緒。不幸地,被抑壓的情緒不會自己消失,因為情緒應該要抒發出來。這些被抑壓的情緒困住了,找不到一個出口,因為他們沒有被有意識地被管理,現在只會不受控的彈出來,例如當小朋友不懂得以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會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所以,作為小朋友身邊的大人,我們應該教導小朋友,我們可以接納不同的情緒不同情緒,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什麼方式來回應這些情緒。你可以嘗試說:「你因為弟弟弄壞了你的玩具,感到十分生氣,我明白,你也知道在這個家,我們是不打人的。嘗試用言語告訴弟弟你的感受。」、「你對於今天的校外考察好像感到很憂慮。在我讀幼稚園的時候,也對於校外考察感到很緊張。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件事,好嗎?」為甚麼這個方法能夠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因為接受小孩有不同的情緒,其實在幫助小孩接納自己的情緒,這樣能夠讓我們自己消化情緒,更好的調整情緒。如果我們真的想教導孩子管理情緒,真的千萬不要等到孩子憤怒了,才來教導孩子管理情緒。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教導孩子管理情緒,讓挑戰來臨時,孩子已經能夠懂得面對。《HappyYou一整年快樂計劃》內裏有一個故事,名叫《歪掉的單車輪》,這個故事教導孩子當學習一個新事物,例如踏單車,總會遇上令我們感到沮喪的時候,我們該如何用健康的心態面對失敗:https://app.happyyoufamily.com🚨好消息來喇!🚨

聰明父母這樣做!幫助孩子暑假學自律
聰明父母這樣做!幫助孩子暑假學自律漫長暑假來到,孩子的時間到底要怎麼安排才好?讓孩子學才藝?報名參加夏令營活動?到補習班加強課業?或是安排全家出門去旅行?這些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計畫。在這篇文章中,我兒童心理學博士Rosa會與你分享三個方法,幫助你善用這個暑假,搞出自律的孩子!第一個方法:在小孩年紀最小的時候開始給他們朗讀書本不只是在睡前時間朗讀,你可以買硬卡書和軟布書當作小孩的第一批玩具,把它們與零食一起放在媽媽包裏隨身攜帶。創造「舒適時間」,這個方法用愛和擁抱着閱讀,連繫你與小孩一起。任何時候當其中一人需要小休一會,拿本書閱讀給小孩。小孩發脾氣後、午飯時間時、放學後、當你在享用咖啡時,任何時間也可以是舒適時間。最近,我與一個11歲的小孩聊天,他分享給我說,他一天內最快樂的時間是晚上和媽媽一起躺在床上,一起聊天和講故事。所以千萬不要低估你和小孩一起閱讀的時間!第二個方法:小孩識字後,也不要停止朗讀的習慣這個小貼士很重要。只要小孩願意,繼續保持朗讀的習慣。持續朗讀給小孩能夠引起他自己閱讀的興趣,及發展他的技能。另外,還能為你們討論關於價值觀和選擇的話題提供不少靈感。作為家長,如果你覺得疲倦,可以引導小孩自己閱讀,講故事。因為講故事的過程訓練了小孩的三大能力。第一,總結故事的技能。因為小孩要短時間內吸引家長的注意力,所以學會要綜合故事內容。第二,前後鋪排的技能。因為小孩以口述方式分享給家長聽。在分享之前,他需要思考先說甚麼,後說甚麼,自己組織、鋪排故事的邏輯順序。第三,專注力。在分享之前,小孩需要抑壓所有不關事的東西,想清楚故事內容是甚麼,然後專心講故事給家長聽。講故事雖然看似簡單,但其實已經訓練了小孩三個能力。第三個方法:嘗試用漫畫吸引不願意閱讀的小孩對有些小孩來說,漫畫是個開始閱讀的起點,因為相比章節書,漫畫沒有這麼可怕。以Bill

兒童心理學博士:4招引導孩子做2024年度回顧,激發2025潛能!
兒童心理學博士:4招引導孩子做2024年度回顧,激發2025潛能!我們即將踏入2024年的尾聲。來到一年的尾聲,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我們陪伴孩子回顧過往一年,我們有甚麼做得好的地方,有甚麼是我們希望來年也會繼續努力。今天我

教導孩子3個聖誕節意義
教導孩子3個聖誕節意義聖誕節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孩子留意一下自己身邊美好的小事情,亦可好好感恩身邊曾對自己好的人。今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