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孩子成為社交高手?心理學家傳授3大交際方法
有些小朋友天生比較好動,享受群體活動,喜歡結交朋友;有些則比較文靜,偏好獨處而不太喜歡或擅長社交。眾所周知,現今社會凡事講求團隊合作,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不可或缺的,面對家裏較內斂的孩子,家長又可怎樣做,以提供更多機會讓孩子與他人合作和交流?
在這篇文章中,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3個具科學根據的專業建議,幫助你的孩子成為社交小高手!
第一個方法:教導孩子與其他人分享
當小朋友願意跟別人分享零食或者玩具時,這能幫助孩子結交朋友。一個心理學的研究指出,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兩歲的小朋友已經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 (Warneken et al., 2010),但當小朋友踏入三至六歲,與別人分享的意欲就會相對減少, 特別是如果分享的舉動會令小朋友擁有的資源減少,例如,要求小朋友與別人分享自己喜歡吃的曲奇餅。反而,這個年齡層的小朋友會沒那麼介意與別人分享自己沒那麼喜歡的東西, 例如自己不再感興趣的玩具。
而當小朋友到七至八歲左右, 就會更著重公平(分配)的概念。一位自信的小朋友會更加願意與別人分享, 而分享的舉動也能提升小朋友的自信。
幫助孩子練習分享的方法:
我們不需強迫孩子與人分享,這也無法讓孩子學習到分享的真諦,反之,我們可以對孩子的分享舉動多加讚賞。如果看見孩子主動分享零食,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你選擇與妹妹分享你的零食,她很高興呢!你做了一個十分好的行為。」
第二個方法: 教導孩子聆聽
聆聽並不是單單保持安靜, 而是好好留意對方所說的話,是實現良好溝通的重要一環。
不管在家庭或學校,孩子都需要聆聽家長或老師給予的指令。因此, 學習吸收、思考別人所說的話,然後準備筆記, 對小孩的學術能力也會有所提升。除此以外,聆聽別人對小朋友建立同理心也十分重要。 如果小朋友不能好好消化對方所說的話, 孩子也很難與別人的處境產生共鳴,給予對方支持。
給予孩子練習聆聽的機會:
當我們與孩子進行親子共讀時, 我們可以停下來問一問孩子對故事的看法,例如:「你可以告訴我這個故事說了些什麼嗎?」如果你留意到小朋友忽略了一些細節,我們可以把這些細節告訴小朋友,同時也要教導小朋友在別人說話的時候要學習不要打斷對方。
希望在親子共讀時讓孩子學到更多?
好消息來喇! 由宜家起,你即可以 #震撼早鳥優惠 每日大約$12 ,訂閱《HappyYou一整年快樂計劃》(原價:$8888)。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小朋友全面Level Up,足不出戶都可以學習到情緒管理技巧,同時改善中英雙語能力!我們的故事主角性格樣貌各異,你的小朋友或者你都可能會從中找到自己,從而更認識自己和孩子的需要。無論閱後感如何,我們都鼓勵你和孩子坦誠分享,每個人的情緒都值得受到肯定。
立即訂閱
為何要選擇HappyYou:
故事結局會根據小朋友的選擇而有所改變,吸引小朋友觀看下去,增強學習效益!
所有內容均由郭博士和Dr Farhana親自監督,亦有英國倫敦大學支持,內容全部有科學根據。
故事由英國專業教師以標準英式發音,加上郭博士以地道的廣東話朗讀,提升中英文聆聽能力。
故事中英對照,由中大專業翻譯員翻譯,程度較深的單字都備有中英解釋,大大提升小朋友雙語詞彙量。
家長可以向郭博士或Dr Farhana 提問有關孩子發展、學習的問題,獲得專業且具科學根據的意見。
適合對象:3-12歲小童
第三個方法:教導孩子與別人合作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與別人合作的機會很多,不論是課堂上的小組討論抑或操場上的團體運動,都講求孩子與他人的溝通協作。只有孩子懂得尊重彼此,並願意為整個團隊貢獻,才能與團隊成功實現目標。
兒童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孩子在大約三歲半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與夥伴共同達成目標,而這個目標可能涉及簡單與朋友一起玩遊戲。當合作的目標與輸贏扯上關係時,孩子不僅需要學習成為良好的隊員,還需要處理逆境和失敗,面對事情發展不如所願時,孩子需要學習為別人的成功感到高興。
讓孩子練習與別人合作的方法:
多與小朋友談論團隊合作的重要,令孩子知道,如果每個人都為這個計劃付出努力, 這件事就能做得更好。同時, 我們也可以在家中多創造一些讓所有家庭成員都可以付出的機會,例如準備飯菜或做家務,強調分工合作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