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建立孩子自信心的16個方法,兒童心理學家分享如何教出樂觀、自信、勇敢的孩子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有所進步,請讓孩子偷聽到你在別人面前稱讚他們的話。」— 兒童心理學家Haim Ginott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個老師,孩子會從我們身上學習各種的知識,例如: 甚麼是方向,左與右? 甚麼是紅色,藍色? 甚麼是對與錯?孩子會相信我們所說的,他們需要倚靠我們的資訊來認識這個世界: 「好熱的,不要摸!... 」 「我們要先洗手 ... 」 「綠燈才可以過馬路 ... 」 「我們會這樣做 ... 我們不可以那樣做... 」 「天空是藍色的... 」 |
因此,你可以想像一下,當孩子聆聽以下的句子後,他有怎樣的感受
「你這樣做真的非常愚蠢!」
「你氣死我了, 為甚麼你不可以....」
「你每一次都是這樣... 你真的很失敗...」
或是不小心聽到我們跟朋友說:
「你不會相信我的兒子做了甚麼蠢事 ...
他真的毫無責任感...
他從不會自動自覺做家務...
他不會控制自己...
他的脾氣真的很壞... 」
他們會完全相信我們所說的話,即使他們裝作沒有聽到,或裝作不放在心上, 孩子的內心也會因此受到打擊。
很多時候當家長說了這些話後,也會後悔自己曾說過這些帶有傷害性的話。不如我們試試好好利用自己的言語來幫助我們的孩子成長和發揮他們的潛能!
今天郭博士與你分享從小建立孩子自信心的16個有科學根據的方式,幫助你教出自信、勇敢、樂觀的好孩子!
通過對孩子的鼓勵,讓孩子努力做得更好
研究顯示,孩子對自己的看法會絕對影響他們的行為。當我們觀察到孩子做出一個非常好的行為時,請記得告訴孩子你看到這個良好的行為:
「我看到你對你的兄弟感到沮喪,但你能夠阻止自己大喊大叫。」
「嘩,你能獨自讀了整本書!」
「我注意到你不需我的提點,自己記得刷牙。」
「你只需要我的一個提醒便完成了家務,謝謝你!」
「我看到你很努力完成這個作業。」
請注意這些鼓勵是關於的孩子實際行為,而不是稱讚孩子「你很聰明」。因為孩子聰明與否是無法被證明的,這並不能幫助孩子繼續努力做良好的行為。
通過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孩子下次做得更好,而非標籤孩子負面的行為
如果你希望指導孩子做好一件事,請指出確確實實發生了的事,並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責怪孩子「你總是忘記…」這只會把專注力放在孩子做錯的事情,讓孩子繼續做錯。
我們可以教導孩子:「這的確是很容易忘記的,你認為明天我們怎樣做才能幫助你記得做這件事?」我們也可以提醒孩子,很多人也會有健忘這個特徵,我們可以把專注力放在陪伴孩子一起解決這個問題。當孩子有一次成功的經驗,這個經驗會幫助孩子下一次做得更好。我們對孩子的教導要專注在孩子正在往正確的方向進發, 並鼓勵孩子做得更好。
幫助孩子明白挫折是暫時性的,而非永久的
孩子會從自己的經歷中建立自己對世界的看法。當事情沒有按他們的期望進行時,例如當孩子被告知他把不同的詞彙拼寫錯了。他們通常會得出這個結論:
「我並不擅長拼寫......
我並不是一個好學生......
我很愚蠢。」
我們能幫助孩子調整他對失敗的看法,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挫折都是暫時的,並且教導孩子他可以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我知道你對於自己不懂得拼寫這些單詞感到很失望......,
今次只是一項測試。
我可以幫助你學習這些單詞......。
你認為我們能做什麼,
來幫助你在下一次的拼寫測試之前記得這些單詞?」
如果我們能幫助孩子明白挫折只是暫時的,而不是永遠的,這絕對能幫助孩子重新站起來,再次面對挑戰。最重要的是提醒孩子他只是「還」沒有學懂這件事,我們可以對孩子説
「你只是還沒有學會這個單詞而已,我們再努力試一試就可以了」
「你只是還沒有像你的朋友那麼自信,我們可以一起來努力。」
然後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不同的幫助,陪伴他們一起成功。當孩子能看到自己每天的小進步,這就能幫助孩子更努力往好的方向進發。
讓孩子偷聽你在別人面前稱讚他們的說話,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當我們嘗試直接改善孩子的行為時,他很有可能會拒絕聆聽我們的說話,畢竟忠言逆耳。但如果孩子偷聽到我們在別人面前稱讚他們的說話,他們便會很有機會把這話當真,例如孩子可能偷聽到我們以下的說話:
「他今天真的做得非常好,真的陪伴我一起做家務。」
「我的孩子留意到當他認真專注在做功課時,慢慢他也更加喜歡校園的生活,這真的是一件好的事情。」
「我的孩子和他的妹妹也正在努力學習如何以不傷害對方的方式好好解決問題,他們做得非常好。」
「我十分享受與孩子相處的時刻,他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孩子。」
「我的孩子最近做得很好,不需要我提醒他就已經會自動自覺陪伴我一起做家務。」
「能夠做到我孩子的媽媽,我真的十分感恩。」
你會慢慢觀察到,孩子會完全相信你說的話,並且他的行為也會逐漸往好的方向進發。
專注在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非控制孩子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的工作是撫養孩子和幫助孩子成長。如果我們為孩子處理所有事,這樣剝削了孩子學習的機會。所以,當我們與孩子一起面對不同的挑戰,並教會他們如何解決問題,這會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這意味着我們必須要學懂安定自己的焦慮情緒,不要控制孩子的行為。
請緊記,完美並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當我們陪伴孩子一起做不同的事情時,我們要阻止自己不要一直挑剔孩子的行為。很多家長也會忍不住說:
「你的字寫得太醜了,應該要這樣寫。」
「這條線畫得不太直了,來,我們重做一次。」
當我們不斷干擾孩子,並要求孩子要做得更好時,這會破壞孩子的自尊心和妨礙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們要緊記,有時候孩子做得「夠好」就已經足夠了。我們要懂得欣賞孩子的進步,而非不停改善和挑剔他們的行為。
讓孩子從小學習自己完成手頭上的事情
當我提及家長要安定自己的焦慮,並不代表我們要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獨力完成手頭上這件事。我們可以站在孩子身旁,對孩子保持微笑,隨時準備要以實際行動幫助孩子。但我們要記得好好閉上嘴巴,不要隨便向孩子伸出援手,當我們留意到孩子需要我們的鼓勵,和孩子確實需要我們的幫助,那麼這就是我們可以介入,並幫助孩子一起面對挑戰的時刻。
當孩子剛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我們會為孩子的安危而擔心,但我們的焦慮只會局限了孩子的發展。
相反,當我們看到孩子站起來時,我們可以在孩子身邊留觀察他,並微笑和驕傲地說:「你看!我就知道你可以做到的!」(如果孩子跌倒了,我們在旁邊就可以接住他。)
透過不同的小挑戰來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一個很大的挑戰分拆為不同的小項目。我們也可以向孩子提出不同的方法,慢慢教導孩子如何好好面對不同的小挑戰。當孩子在我們的協助下成功處理到不同的小項目,這就能給予孩子一個小小的成功感,從而讓他們更有信心自己再嘗試一次。
不要讓孩子感到過分挫敗
如果我們看到孩子很有可能會失敗,我們該介入還是讓孩子自己去面對這個教訓?
這確實是不容易的。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指出,當孩子看到父母並沒有理會自己學習時所面對到的痛苦,例如父母不理會孩子完全看不懂一本英文書,這會令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並且父母也不關心他們面對了很大的挫折。
那麼,如果我們幫助孩子的話,這不是讓孩子失去一個學習機會嗎?
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處理方式。如果你看到孩子並不能完成科學專題報告,而你自動幫助孩子完成了這份功課,這確實是不好的。因為孩子不單單學懂了如果他不能處理眼前的事情,父母會幫助他解決問題。同時這也會讓孩子知道他根本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
相反,如果我們願意協助孩子一步一步組織他的想法,但阻止自己幫助孩子完成他的功課,那麼到最後孩子會非常自豪地認為自己真的有能力完成眼前的功課。同時孩子也會學到如何計劃和執行自己要處理的事情。
多鼓勵孩子,並教導孩子自己推動自己處理眼前的事情
所有人都需要鼓勵。鼓勵孩子不僅讓他們感到更加正面和積極,而且我們也會幫助孩子的內心為自己建立一把正面的聲音。這有助於孩子在日後的生活中不斷鼓勵自己。當事情變得艱難時,請鼓勵孩子:
「你正在不斷進步!」
「如果你不成功,請再嘗試,再試一次!」
「我對你有信心,你可以做到!」
這些句子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挫敗感。
你可能留意到當孩子練習鋼琴時非常沮喪,孩子會用腳來踢鋼琴。這就代表孩子需要一個正面的聲音來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和激勵自己,要不然,孩子就會被自己內在負面的聲音淹沒,令孩子更加不想面對挑戰。
好好描述和同埋孩子做得好的部份
很多家長也會忍不住稱讚孩子:「你做得好!」但這稱讚實在太籠統了,孩子也很難從這一句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是什麼。這也令孩子更難重複自己做得好的行為。因此,當我們留意到孩子有做得好的行為,我們需要好好描述和同理孩子做得好的部份,例如:「你不斷地練習而且你沒有放棄。你現在完成了這份功課,你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
請家長專注在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而不只是批評孩子所得到的結果
我們可以多對孩子說:
「我看見你在這方面很努力。」
「你是怎樣學會做到這一點的?!」
對於孩子可以控制的事情(例如:努力學習或堅持完成這件事),家長可以多給孩子積極的回饋。我們也要減少提及孩子不能控制的事情(例如:他很聰明)。我們對孩子的鼓勵是為了讓孩子能不斷嘗試,練習,提升自己。因此如果我們把專注力放在孩子所付出的努力,這會幫助孩子明白只要他願意付出努力,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練習正面的自我對話
孩子很容易會模仿我們的行為。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指出積極的自我交談可以提高孩子完成困難的任務。因此,我們要阻止自己對孩子說出負面的評語。我們也要留意,我們是否經常對自己有負面的評語,例如我們會否在自己的心中責備自己「我真是愚蠢的。」我們首先要阻止自己對自己說出負面的評語,我們才能戒掉對孩子作出負面的評價。
不要害怕孩子波濤洶湧的情緒,好好陪伴孩子安定他的情緒
當孩子遇到挫敗時,請緊記我們的同理心將成為他克服挫敗感的首要關鍵因素。與其阻止孩子感到沮喪,倒不如透過我們的同理心,讓孩子知道這些情緒是幫助我們成功的必經階段:
「孩子,很抱歉,這太難了......」
「我知道這個結果真的令人很失望......」
「我明白這並不是你希望看到的結果…。」
我們可以接納孩子感到沮喪和失望。孩子可能整天都在哭和生氣,但是我們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和理解能幫助孩子學習安定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安定好自己憤怒的情緒,孩子就可以好好振作起來,明天再試一試面對這個挑戰。
特別是當我們向孩子表達我們對他的信心,這就是幫助孩子鍛煉韌性的好方法, 讓孩子不要那麼容易放棄。
不要讓孩子感到過分沮喪
由於這個世界充滿挫敗感,家長經常被告知讓孩子面對挫折對孩子有很大好處。這好像在說這世界是寒冷殘酷的,所以我們要教導孩子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的確,當孩子能面對不同的挑戰,孩子會有能力處理從失敗中所衍生的情緒,包括沮喪和焦慮。但在孩子的成長中,這個世界已經會讓孩子面對不同的挑戰,所以家長不需額外給予孩子過多的挑戰,或故意讓孩子面對挫折。因為過多的挫敗感和負面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什麼好處。事實上,這只會令孩子覺得我們對他缺乏關心,孩子也會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這也會減低孩子對自己的自信心。
肯定孩子有能力影響世界
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世界是有影響力的,例如,孩子可能會說:
「如果我站在凳子上,我就有能力撥動這個電燈開關,並照亮整個房間!」
當然,孩子也會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受我們的控制:
「我不能控制到底明天會否下雨,媽媽也不能」,當孩子能慢慢從生活中看到自己對身邊環境的影響,孩子也會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如果你能在生活中好好利用以上16個有科學根據的方式,慢慢你會發現孩子會更加懂得欣賞自己的能力,並且願意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嘗試面對生命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