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 無禮貌? 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三招教出尊重他人的孩子
最近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推出「香港學童禮貌表現」的問卷調查, 發現香港小朋友待人接物的態度非常差, 有時甚至會尊卑不分, 鬧父母或者打父母,其中十大沒禮貌的行為如下:
香港兒童十大沒有禮貌的行為:
行為1: 當工人姐姐或長輩幫忙拿東西的時候, 孩子並不會說「 謝謝」
行為2: 當巴士或列車到站時, 孩子會自己第一個衝入車廂為自己霸佔座位
行為3: 家人送禮物給小朋友的時候, 小朋友甚少主動說「 謝謝」
行為4: 每天早上或晚上見到父母的時候, 甚少說「 早安」和「晚安」
行為5: 當長輩子出小朋友的錯誤行為時,孩子會大聲駁斥
行為6: 每次用餐時, 孩子並不會說「大家食飯」
行為7: 孩子經常打斷別人說話
行為8: 當老師分派功課的時候, 孩子甚少雙手接過功課簿
行為9: 孩子在社交平台上(例如YouTube)嘲諷、恥笑、辱罵自己的同學或朋友
行為10:孩子在公共場所不排隊, 甚至「打尖」
你的孩子有這個情況嗎? 我們怎樣才能在家庭中教導出懂得尊重他人的小朋友? 在這篇文章中, 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與你分享三個有科學根據的方法,幫助你教導出尊重他人的孩子。
第一個方向: 在家庭中設立一本「投訴筆記」或者一個「投訴時間」
我讓我的學生保留一本「投訴筆記」來讓學生寫下他們當天想投訴的事情, 我們會設下一個規矩, 就是每一件事情也只可以被投訴一次, 而每一次當學生投訴了這件事之後, 他們也需要在筆記中寫下這件令他們投訴的事情。
我們也可以在家庭中設下一個十分鐘的「投訴時間」, 而在這十分鐘內, 孩子可以充分地投訴 (當然這個是需要計時的), 十分鐘過後, 如果孩子仍然想投訴, 我們就可以提醒孩子, 明天他仍然有十分鐘的「投訴時間」。
這兩個方法各有好處, 由於「投訴時間」要求孩子在投訴過後, 要在筆記內把這件事情寫下來, 其實很多孩子也不想花這個功夫去寫下令自己生氣的事情, 因為很多孩子只想用嘴巴來投訴, 而不想下苦工, 去寫下令他們不快樂的事情。但如果孩子願意這樣做, 這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疏導自己的思緒, 提升孩子的自我覺察能力。
設下「投訴時間」的好處是,這樣會慢慢訓練孩子的大腦, 只專注在特定的時間來抱怨, 而不是一整天也在抱怨, 久而久之, 這就能減少孩子在一天中花在抱怨的時間。
第二個方向: 讓家庭成為一個能接納不同意見的環境
有時候當小朋友用不恰當的的方式與我們溝通, 更深層次的原因, 是因為孩子並不懂得怎樣以尊重我們的方式表達他們的內心需要, 同時, 可能我們也沒有給予孩子一個有安全感的環境, 讓孩子明白在這個家庭中, 我們即使未必與對方的觀點相同, 我們也願意接納對方的意見 。因此, 孩子寧願用破壞性的行為來讓我們知道他們的內心並不滿足, 所以當孩子的行為有偏差時, 我們要了解一下我們這個家是不是有點專制了。
第三個方法: 教導孩子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
有時候, 孩子可能會用很沒有禮貌的方式跟我們對話, 孩子可能會說:
「 我不想這一刻睡覺。」
「 我不想這一刻做功課。」
「 為什麼我們不能在這一刻就去看電影?」
這個時候,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以更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我們可以對孩子說:
「 我明白這一刻的你十分不快樂, 你也知道在這個家庭中我們並不會用這個方式來表達自己, 你能否以更好的方式來表達你的需要/你想做的事情?」 鼓勵孩子,用另一種方法表達所想讀同時亦提醒他們,只有用適當的方式才可以被聽見。
如果你也想教導孩子好好管理情緒, 歡迎你留意由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和英國倫敦大學精神科醫生Dr Farhana一起聯同英國倫敦大學, 為你的家庭所準備的<<兒童情緒動畫系列>>。在<<兒童情緒動畫系列>>中,你的孩子會學習留意自己和別人的情緒, 從而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交技能。<<兒童情緒動畫系列>>適合三歲以上的孩子: https://learn.drrosakwok.com/happyme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