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 唔 鍾意 做功課? 三招提升孩子做功課的信心
小朋友 唔 鍾意 做功課? 有家長在討論區表示,為了讓子女好好迎戰小學新生活,每晚均會陪小孩做功課,導致身心俱疲,親子關係更因而受到影響。 如果你也為此而煩惱的話,就不要錯過本文內容!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3個具科學根據的專業建議,幫助你的小孩從功課中有效吸收知識,繼而提升做功課的信心。
第一個方法:為孩子建立日程,營造適合做功課的環境

我們可為小孩訂立時間表,記錄放學後的行程,讓孩子對今天將發生的事一目了然。時間表可貼在雪櫃上,方便孩子查看。孩子需要知道放學後他會有時間吃飯、做功課和休息,而休息時間應定在功課時間之後。當然,如果小孩放學後覺得很累,也可以先放個小休再做功課,不過小孩「不受干擾的休息時間」應在完成功課後才開始。
除了時間外,做功課的環境也不容忽視。小孩做功課時,我們需確保家庭環境安靜,例如兄弟姊妹不應在其他房間看電視或打遊戲機,這都會令孩子做功課時容易分心。我們想孩子知道:「在功課時間內,你需要坐在這裏完成所有功課。」,因此我們需為孩子準備適合的環境,讓他可以投入完成這件事。
的確,有些日子孩子可能沒有需要完成的功課,但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善用空出的「功課時間」閱讀圖書,或準備稍後提交的功課,如為實驗報告做資料搜集的等,避免使用電腦或電子產品。我們希望孩子能每天抽時間平靜自己,並建立做功課的習慣。
第二個方法:在功課時間內適時設立小休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會感到疲倦,並會以不同方式表現出來。如果你的孩子預計要做一小時作業,請讓他們每半小時休息五分鐘,吃吃點心或伸展伸展手腳。不過,請留意:小休期間不能允許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必確保孩子能及時回到做功課狀態。
如果你的孩子為功課而沮喪,我們不妨給予鼓勵。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做功課真的很辛苦,但想一想,只要完成了作業,晚上你就可以玩你喜歡的玩具了。」
或者:
「你看看,只要我們盡快完成功課,我們就不需要花週末的時間來做功課,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誠然,誰會享受每晚無間斷做功課和工作呢?因此,若我們將心比己,讓孩子知道我們明白他的難處,他日孩子慢慢感受到做功課帶來的成功感時,也就會更願意完成功課。
第三個方法: 先專注於孩子的行為,後改善學習心態

面對抗拒做功課的孩子,我們可能非常懊惱甚至生氣,但我們要做的,並非與孩子為功課而爭吵,而是要簡單直接地告訴他們,不做功課的話,晚上將不會有「休息時間」。例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現在是功課時間。你越快完成功課,你就能盡快休息了。」
要留意的是,說這話時務必面帶微笑,語帶肯定。事實上,小孩會在一天內用不同方式激起與我們爭吵的機會,所以我們要盡力避免墮入孩子的圈套,不要為孩子製造乘虛而入的機會。再次強調,不要和孩子為功課而爭吵。此時,如果你的孩子依然拒絕做功課,就請你冷靜地說明孩子需要面對的後果。
很多家長也會向孩子強調學業的重要性,但這其實是徒勞無功的。孩子很難會如我們一樣認真看待學業。如果我們想孩子完成功課,更可取的做法是把注意力放在他們的行為上,讓小孩先建立完成功課的習慣,未來才處理孩子的學習動機。你可以把鼓勵小孩做功課這件事當成你要訓練一個人去跑馬拉松。我相信沒有人首天去晨跑時就已是幹勁十足的,出門前絲毫掙扎也沒有的。如果我們想小孩在做功課時擁有良好態度,主動學習,這就有點像要求一個剛剛學習跑馬拉松的人,早上起來跑步時就要心存上進,相信你也會覺得挺困難。因此,想說服孩子做功課,不要跟他們講什麼大道理,只要確保孩子建立完成功課的習慣就好。通常,當孩子嚐到小成功的滋味後,學習動機也會隨之而提升,而良好的做功課習慣就能幫助孩子先打好基礎。
如果我們教出一位成功的孩子,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教會孩子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3歲以上,我歡迎你了解一下由我 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以及英國倫敦大學的精神科醫生 Dr. Farhana,聯同英國倫敦大學合辦的「兒童情緒動畫系列」。在我們的兒童情緒動畫系列之中,孩子會學習到當我們感到憤怒、失望、沮喪時,應該如何更好地應對。故事內容也會基於孩子的選擇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https://learn.drrosakwok.com/happyme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