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性心太強,輸不起?兒童心理學家三招讓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你的孩子會不會有過強的好勝心,而且輸不起呢?
孩子只要一但遇到失敗便會哭鬧嗎?
今天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三個方法,幫助你的孩子能夠平衡他的得失心,同時也幫助他能夠從失敗中學習,讓孩子下一次能夠做得更好。
第一點,我們要留意自己所說的話。
你平常跟孩子溝通時會否很著重於成果呢?你會否整天不經意間問了孩子,你們贏了還是輸了呢?今天學校派的測驗卷你考到了多少分呢?
我們盡可能在跟孩子溝通時多問問他:「你在今天的這件事之中有沒有學到了甚麼?」我們也可以問問孩子:「你在這個過程中快樂嗎?」慢慢幫助孩子,把注意力由一件事的結果,轉移到享受過程。
第二點,我們需要教會孩子,我們正在與自己比較,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
我們可以在生活之中,多點鼓勵孩子跟自己比賽,而不是留意別人做的如何。這樣可以讓孩子思考自己是否比別人做的更好。
譬如說我們可以鼓勵孩子看看,上一次在游泳池游50米花了多久,而這一次他有沒有進步呢?能否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到呢?這樣會幫助孩子留意到,我們正在跟自己作比較,而不是把注意力都投放在跟別人的競爭上。
第三點,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一個團體能比獨自一人完成更多事,也能走得更遠。
如果你留意到你孩子的得失心很重,那就代表孩子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我自己做的好不好。整天都以贏別人為目標,並且認為這樣才是成功。
我們是時候讓孩子瞭解,其實跟別人合作和溝通,讓大家作為一個團隊,才能夠走得更遠,也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所以我們可以讓孩子參與更多團體活動,例如是參與足球隊、或是能讓孩子們一起進行科學小實驗的活動、也可以讓孩子參與話劇班。這些都是比較講求團隊性的活動。足球講求的是團隊要如何合作,大家互相幫助,而不是只介意得失,拖到大家的後腿。科學小實驗也是一樣,在一個團隊之中,孩子們需要分別負責實驗之中的各個小部分,大家都不可以偷懶。話劇也是,如果孩子要飾演一棵樹,要是孩子在亂動的話,也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的表現,所以如果你留意到孩子的得失心開始變重了,是時候要讓孩子多多參與團體活動,讓孩子知道,如果一個團隊好好地合作,大家才能走得更遠。
為甚麼孩子有時候會輸不起,或是輸了就會哭鬧不停?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在面對失敗時,他不懂得處理當中隨之而來的情緒,包括失望、沮喪、不懶樂、生氣。其實我們要面對如此複雜情緒,我們也要學會如何處理、安定它們。這樣我們才能在面對失敗時處之泰然。如果你的孩子也是3至13歲,歡迎你按此,了解一下由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以及英國倫敦大學的精神科醫生 Dr. Farhana,我們一起為香港家庭所準備的HappyMe——安定孩子情緒遊戲和故事系列。
在HappyMe的故事之中,你的孩子會學會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不如意、不同的挑戰時,我們要怎樣安定我們的失望、焦慮的情緒,好讓我們下一次能夠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