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極唔聽」?心理學家分享鬧之前先考慮這3點!
成長中的小孩子少不免有調皮搗蛋的時候,為人父母想必也很頭疼。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我話?明明罵了很多次,他是「明知故犯」嗎?如果你曾經也問過這些問題,以下內容或許能幫助你探進小孩心。在這篇文章中,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責罵前可考慮的3大要點。比起責罵,一場知心的親子對話更有助小孩茁壯成長!
一、與孩子連結

有時候,孩子「不聽你話」可能因為他根本沒聽見你的要求。試想想,當你全神貫注於工作中,甚至因為遇上不如意事而深陷煩躁、憤怒或失落的情緒時,你會聽到其他人的說話嗎?可能未必,小孩更是如此。因此,與其調高聲量對孩子大喊,不如主動親近孩子,蹲下來也好,緊握孩子的手也好,用孩子的視線觀察他,例如, 當你想責罵小朋友玩電子遊戲太久了,我們可以先說:「你很厲害,擊敗了怪獸!」先進入孩子的世界,這能更有效抓緊孩子的注意力。
二、對孩子的經歷保持好奇,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每個行為其實都是一個信號,需要家長解讀。如果孩子在學校出手打人,有以下的可能性:
- 孩子是不是被同學欺負了,這令到孩子感到害怕,令孩子想傷害對方?
- 孩子是不是在學校面對了其他事情, 想用自己的行為來表示反抗?
若凡事選擇先責罵,孩子只會更害怕和抗拒與父母坦白,這些問題或許永遠都不會得到解答。相反, 如果我們願意選擇先聆聽小朋友,可能會發現小朋友並非我們想像中那麼叛逆頑皮。當然,大是大非的事情必須跟孩子說得清楚明白,傷害別人確實不能容忍,傾聽的過程中也不必對孩子的所有行為表示認同, 但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如果要我們面對類似的事情,我們也會有他的感受。同時,我們也可以讓孩子知道,有這些情緒也是正常的,我們能用比較健康的方式來回應這些情緒。這能讓孩子看到我們是他的隊友,而非他的敵人。透過對話,我們能釐清孩子行為背後的根源,給予情緒上的肯定,讓孩子知道自己備受關心,並非隻身面對困難。
其實孩子大部分的偏差行為, 都是來自於未被接納和處理的情緒。
想提升小朋友的情緒管理能力?
好消息來喇!
由宜家起,你即可以 #震撼早鳥優惠 每日大約$12,訂閱《HappyYou一整年快樂計劃》(原價:$8888)。名額有限,先到先得!足不出戶都可以學習到情緒管理技巧,同時改善中英雙語能力!我們的故事主角性格樣貌各異,你的小朋友或者你都可能會從中找到自己,從而更認識自己和孩子的需要。無論閱後感如何,我們都鼓勵你和孩子坦誠分享,每個人的情緒都值得受到肯定。
立即訂閱
點解要揀HappyYou:
故事結局會根據同小朋友嘅選擇而有所改變,吸引小朋友睇落去,增強學習效益!
所有內容均由Dr Rosa同Dr Farhana親自監督,又有英國倫敦大學支持,內容全部有科學根據
。
故事由英國專業教師以標準英式發音加上郭博士以地道嘅廣東話朗讀,提升中英文聆聽
能力。
故事中英對照,由中大專業翻譯員翻譯,程度較深嘅單字都備有中英解釋,大大提升小朋友雙語詞彙量
。
家長可以向郭博士或Dr Farhana 提問有關孩子發展、學習嘅問題,獲得專業且具科學根據嘅意見。
適合對象:3-12歲小童
三、小孩「明知故犯」, 怎麼辦?

先繼續沿用打人的例子,根據我過往12年的教育經驗, 我發現當我與小朋友對話時,小朋友確實知道動手是不對的,只不過氣上心頭時總是不能自已。這時,如果我們選擇責備,不僅不會知道孩子「明知故犯」更深層的原因,也無法教導孩子如何疏導情緒,鼓勵他學習管理好怒氣。
孩子不擅言詞,而誇張的言行舉止也許就是他們向你求助的最大警號。所以下次孩子再次激怒了你,不妨先停一停,深呼吸,想想以上3點,不再錯過孩子對你的呼喚。

三句蒙特梭利式的話語,讓你提升孩子的學習成效

超有效!FBI專家教你三個方法,讓孩子更願意合作

父母三句鼓勵說話,讓孩子輕鬆適應上學的轉變

陳敏之 — 擔起頭家的堅強女兒,從小教導孩子金錢觀

用這三個方法,讓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