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焦慮? 兒童心理學家三個方法安定孩子焦慮的情緒
「你不願意讀書,以後就會變乞丐!」
「你真沒用!」
相信這一類負面的說話,你可能年幼時也曾經聽過。其實這也是語言虐待的一種。
我們往往忽略負面言語為孩子帶來的破壞力,與身體虐待相比,言語暴力會在孩子的心中劃下一刀一刀的傷痕,造成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傷害。
在這篇文章中,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與你分享當我們的孩子面對到生命中的挑戰,有什麼我們該說,有什麼是我們不該說的, 讓你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第一:我們對孩子所說的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
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做negativity bias (消極偏見), 這代表當人同時接受好壞訊息的時候,我們會比較注重壞的消息。這代表我們對孩子的負面評價會對孩子的內心世界影響深遠。
曾經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一個負面經歷,需要五個正面的經歷才能幫助孩子抵銷內心的焦慮。因此,如果我們長期用負面言語斥責孩子,這的確會令孩子內化我們的負面言語,令孩子覺得自己「真沒用!」。
最可悲的是,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叫做self-fulfilling prophecy;又稱「自我實現預言」 當我們越告訴孩子他們真的「真沒用」,孩子慢慢也會覺得自己十分沒用,令孩子沒有動力面對生命中的挑戰。最後孩子真的可能會慢慢變成一個「廢人」。
第二:記得説出您想看到孩子做的行為,而不要説出你不想看到的行為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不期然間說出:
「你不要再如此懶惰了!」
「你再如此懶惰,你一定追不上了!」
當我們認真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當我們說出這些句子時,我們的內心是希望孩子能更加積極面對學業。可惜,人的大腦對於「不要再」這一類句子的接收能力較弱。特別是如果你的孩子有專注力不足,又或者孩子比較難集中精神的話,孩子很容易只會專注在句子的尾聲,例如「懶惰」、「追不上」這些在句子尾聲的詞語。
因此,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好好聆聽我們的意見,我們也要練習更清晰表達自己的需要。例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
「我對你十分有信心,來,我們一起來努力。」
「我們努力試一試,先來是5分鐘,每天開始5分鐘,慢慢我們就能把這件事做得好。」
第三:當孩子焦慮時,請你說出以下的話
當孩子焦慮時,他需要的並不是家長的訓話。相反,當孩子焦慮時,他最需要聽到的是父母在自己的身邊陪伴自己,並且父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處理眼前這件事。因此,我們可以對孩子說:
「我會陪伴你一起面對眼前這個難關! 」
「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從這一刻開始,一切會向好的方向進發! 」
歡迎你按此,了解由郭博士和英國倫敦大學精神科醫生Dr Farhana一起為亞洲的家庭所準備的HappyMe安定孩子情緒遊戲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