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 用這個方法, 孩子的學習能力會越來越高
當你平常看到孩子,有的地方可以做得更好的時候,你會如何跟他溝通呢?
你是會直接指出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還是會先稱讚他做得好的部分?原來我們給孩子意見的方法,會直接影響孩子接下來到底會更加願意花心機去學習,還是導致孩子的挫敗感增大,使得孩子對學習完全失去興趣?
在這篇文章中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當中指出如果我們願意使用以下我跟你分享的方法跟孩子溝通,孩子的學習能力會變得愈來愈高。哈佛大學的Professor Karen提出,當家長給予孩子意見時,其實是要有技巧的!
第一點: 我們要先提出我們欣賞孩子、覺得他做得好的部分是甚麼。
譬如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我很喜歡你在這裏這樣子塗上顏色,因為我留意到你有為此部分特別挑選一種顏色。你有構思過,然後再挑選這個顏色。」在這句話中,你會看到這個句子其實是有一種結構的,我們先跟孩子說:「我很喜歡你____」然後舉出你喜歡孩子所做了的甚麼行為。很重要的是,我們會接著說「因為____ 」我們在後面補上,到底孩子做了甚麼行為令你欣賞他。如此一來我們的稱讚才不會顯得太籠統。所以說平常我們稱讚孩子「叻仔」、「做得好」,這些其實是過於籠統的稱讚方式,這樣是沒有辦法讓孩子知道,他到底是做了甚麼行為令你讚賞他。
哈佛大學的Professor Karen提醒我們,只有當我們稱讚了孩子,欣賞了他的作品後,才來提出下一次孩子可以提升,或是可以做得更加好的部分。我們再看看孩子塗顏色的這個例子,我們在這個時候可以跟孩子說:「在這個部分,我們可以研究一下這個畫畫的技巧,那麼我們下一次可以使用這個技巧。」你也會留意到我所使用的字眼是「下一次我們可以這樣這樣」,而不是直接斥責孩子說。:「你怎麼會用這個技巧畫的啊,畫的這麼醜。」我們可以正面一點的說:「我們下一次可以這樣做,試試用這個技巧!」
第二點: 哈佛大學的研究提醒我們,當我們陪伴孩子接收了別人的意見後,我們就可以陪伴孩子看看,有甚麼對於我們來說是有用的。
其實孩子在學習的路途上,是會聽到很多人給予自己意見,而當中只有某些意見可能是真的有用的。如果我們願意用心聆聽,當日我們也會有進步的機會,但是基於各種原因,還是可能會有一些意見,是我們未必可以立即做到的,或是我們未有足夠資源去作出這些改變。因此哈佛大學的研究提醒我們,當我們陪伴孩子接收了別人的意見後,就來到第二步——我們要陪伴孩子一起看看,我們現在收到了這麼多意見,有哪些在這一刻對於我來說是真的有用呢?有哪些是對我來說未必真的很有幫助,未必能真的對事情帶來很大幫助呢?
我們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經歷這個階段,陪他看看在這個第二步,基於我們已收集了的意見當中,有哪個實質行動是我可以在下一步進行的呢?
當孩子一次過接收過多不同意見時,有時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頗大壓力的,因為孩子需要在很短時間內接收大量訊息。所以其中一個幫助孩子減低焦慮的方法就是,幫助孩子一起篩選一下,有哪些意見是我在下一步能夠應用得到的。
第三點,哈佛大學的研究提醒我們,要教導孩子當一個能夠給予他人「有用意見」的人。
哈佛大學的研究提到,其實一個人將來有沒有能力擔當重要的角色,例如擔當一個領導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技能就是他到底有沒有能力,在不批評他人的狀態下,仍然能夠給予他人意見,讓對方進步。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教出一位領導者,單單批評孩子就不會是有建設性的教養方向。因為你的孩子會因此學習了你的批評方式,孩子也會開始用批評來給予別人意見。
比較好的方式是,我們要教導孩子用我們的第一個方法——先欣賞和稱讚他人,然後再向對方提出有用的意見,或是下一次對方能夠做得更加好的部分。我們也可以在這個時候提醒孩子,我們所用的字眼也是很重要的。譬如我們在大學裏教授兒童心理學時,我們也不會對大學生說:「這個東西你做錯了;
這個東西你做得很差!」我們會使用的字眼是Areas of improvement ,也就是下一次你能夠做得更好的部分)。
所以說我們跟孩子溝通時所用的字眼也是很重要的,教導孩子把專注力放在:
其實別人每一次給予我們寶貴意見,都是想要讓我們變得更好。因為別人對我們有信心,他們知道我們在聆聽了他人的意見後,我們就能夠改善、進步。
我們現在也來練習一下吧,我希望你能夠在留言區寫下,當下一次你想要給予孩子意見,你會如何跟他溝通呢?期待你的回覆。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4至12歲,我鼓勵你參加由我 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以及英國倫敦大學的精神科醫生 Dr. Farhana,我們一起為香港孩子所準備的為期8星期的Happy You親子故事會。在Happy You親子故事會之中,你的孩子會學習消化由疫情所帶來的情緒。我們的主題豐富,內容會教導孩子如何處理憤怒、面對焦慮,也會教會孩子如何聆聽他人給予自己的意見,幫助孩子在社會上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三句蒙特梭利式的話語,讓你提升孩子的學習成效

超有效!FBI專家教你三個方法,讓孩子更願意合作

父母三句鼓勵說話,讓孩子輕鬆適應上學的轉變

陳敏之 — 擔起頭家的堅強女兒,從小教導孩子金錢觀

用這三個方法,讓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