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這樣與孩子溝通,孩子越來越聰明
今天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 當中還有指出如果我們使用以下這個方式與孩子溝通,是會讓孩子越來越聰明的。
哈佛大學找來了36位4-6歲的孩子,追蹤了他們的家庭兩天,家長們在這兩天中跟孩子的互動,全都被哈佛大學的團隊錄影研究。這個團隊想看看到底是甚麼因素,是會絕對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展,以及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哈佛大學最新研究指出,原來最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發展是否健康、會否發展得越來越好、以及最直接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的句子結構、和詞彙的發展——那就是家長跟孩子之間的互動,也就是來回對答的次數。
哈佛大學提醒我們,其實當我們跟孩子進行對答,當我們問孩子一句話而孩子回答我們時,當中除了孩子會學會不同詞彙之外,最重要的是其實孩子也在學習不同的社交技能。因為當我們提問時,我們通常會看著孩子,我們也會在問句的最後把音調提高。我們可能會問孩子:「你的看法是怎樣呢?」在這個溝通交流的期間,我們的眼睛也會看著孩子。
哈佛大學指出這類型的一問一答,或是來回的交替式溝通,除了能夠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之外,孩子也會從中學到很重要的社交技能。譬如我們在跟別人溝通時,要好好的聆聽對方,眼睛也要看著對方。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家長千萬不要著重單向式的溝通——就是只有你講、孩子聆聽,這就是一種比較無效的溝通。
相反,我們要陪伴孩子建立一種交替式的溝通。你講一句的時候,他也講一句,讓你們之中有著交流。
其實對著不同年紀的孩子,我們都可以做到這一步。如果你的孩子年紀比較小, 只懂得說單字,我們可以重複孩子講的話。比如孩子說:「車車~」,我們可以回答孩子說:「是呀,這輛車車好美呀!」這就已經是一種交替性交流了。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年紀再大一點,可能已經是在讀小學了,那麼我們問的問題也可以變複雜一點。我們可以問孩子:「你今天到哪裏去了呢?今天在學校中學到了甚麼?你在這件事上有甚麼得著?」我們可以盡量在生活之中多製造這一種交替式溝通,讓孩子與你有真正的交流。而不是只有你講話,他聆聽。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3至13歲,歡迎你按此,了解一下由我 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以及英國倫敦大學的精神科醫生 Dr. Farhana,我們一起為香港家庭所準備的HappyMe——安定孩子情緒遊戲和故事系列。在HappyMe之中,你的孩子會透過兒歌幫助自己學會,如何有效地安定自己的情緒。我會把HappyMe的免費體驗會的連結,放在留言區和資訊欄,你也可以去看看。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凶案片段網上瘋傳,心理學家3大建議教你處理情緒困擾

會否讓孩子接觸電話、手提電腦? |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訪問數碼營銷達人Ivan So

最近這幾年也十分流行講關於steam教育,你會否要求孩子要盡早接觸coding, steam, AI(人工智能)?| 訪問數碼營銷達人Ivan So

孩子「鬧極唔聽」?心理學家分享鬧之前先考慮這3點!
孩子「鬧極唔聽」?心理學家分享鬧之前先考慮這3點!成長中的小孩子少不免有調皮搗蛋的時候,為人父母想必也很頭疼。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我話?明明罵了很多次,他是「明知故犯」嗎?如果你曾經也問過這些問題,以下內容或許能幫助你探進小孩心。在這篇文章中,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責罵前可考慮的3大要點。比起責罵,一場知心的親子對話更有助小孩茁壯成長! 一、與孩子連結有時候,孩子「不聽你話」可能因為他根本沒聽見你的要求。試想想,當你全神貫注於工作中,甚至因為遇上不如意事而深陷煩躁、憤怒或失落的情緒時,你會聽到其他人的說話嗎?可能未必,小孩更是如此。因此,與其調高聲量對孩子大喊,不如主動親近孩子,蹲下來也好,緊握孩子的手也好,用孩子的視線觀察他,例如,

管教見微知著!兒童心理學家分享三個孩子容易忽略的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