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對孩子做這三件事, 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十分疼愛小朋友, 都希望小朋友能在自己的教育下, 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但在我過去12年的教育經驗中, 我留意到很多家長也會在不經意間忽略了三件事情, 一旦我們不小心做了這三件事, 這就會負面地影響孩子的一生。在這篇文章中, 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與你分享三件我們千萬不能跟孩子做的事情, 讓你能夠教出快樂、充滿自信心的孩子。
第一件我們千萬不能做的事情: 在自己有壓力的時候責罵伴侶

我們都曾經遇到這件事, 已經工作了一整天, 身心都十分疲累。我們的伴侶回家後, 打開雪櫃說了一句: 「雪櫃沒有火腿了 。」因為我們已經很有壓力, 我們也許會對著伴侶說:「難道你自己沒有一雙腿嗎? 什麼也要我來做嗎? 難道你看不到我已經很勞累了嗎?」其實孩子每一天也在觀察我們, 了解我們每一天怎樣應對自己的壓力。久而久之, 這些動作就會潛移默化記載孩子的腦海中。
因此, 當我們越有壓力的時候, 我們就更加要好好提醒自己: 「這並不是一件緊急事情,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處理 。」我們也可以對伴侶說: 「你說得對, 雪櫃的確沒有火腿了, 讓我們一起來為這個家作貢獻, 明天我的時間比較緊張, 你會否可以在放工後為這個家庭買火腿? 我們一起分工合作 。」這樣子, 孩子就能夠從我們身上學習到, 我們一家人是一個團隊, 我們會互相支持。
第二件我們千萬不能做的事情: 與伴侶在憤怒的時候商討一個合作方案

很多時候當我們與伴侶有爭執, 我們都希望能盡快解決這件事情。但其實當我們在憤怒的時候, 我們的伴侶看起來就好像是自己的敵人, 我們忘記了其實伴侶是我們的隊友, 我們是一個團隊, 然後我們就更加難從伴侶的角度去看這件事, 或者我們也不願意作出任何改變。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已經指出, 當小朋友長期見到父母發生爭執. 即使父母並不是對孩子大聲斥責. 其實小朋友也會間接地感受到這種壓力, 從而增加孩子的焦慮感。
因此, 如果我們真的想用身教教導孩子如何好好與別人溝通,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刻自己跟伴侶也處於憤怒的狀態, 我們可以對伴侶說: 「我們都珍惜這個家, 都希望這個家好, 我們先休息一下吧 。」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4至12歲,我鼓勵你了解一下由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以及英國倫敦大學的精神科醫生 Dr. Farhana,我們一起為香港家庭所準備的<<兒童情緒動畫系列>>。在<<兒童情緒動畫系列>>, 我們會通過有趣的動畫故事, 讓孩子沉醉在故事內容, 教導孩子用更好的方式安定自己憤怒的情緒, 同時提升孩子的中英文能力: https://learn.drrosakwok.com/happymetrial/
第三件我們千萬不能做的事: 沒有讓孩子看到自己與伴侶修和

有時候我們的確會在孩子面前與自己的伴侶爭執, 如果這件事發生了, 我們就更加要讓孩子看到我們與伴侶修和。我們可以對孩子說: 「你是否記得昨天我和爸爸因為是否要購買一架新車而吵架? 媽媽想你知道, 爸爸媽媽已經溝通好。我們希望讓你知道, 我們發生爭執後, 一定會跟對方處理好事情, 因為我和爸爸都十分珍惜這個家 。你知道嗎? 有時即使連我們最愛的人, 也會令我們感到生氣。
我們仍然要一些時間才能決定是否要購買一輛新的車, 因為我擔心舊的車已經有損毀了,而爸爸則擔心新的車會為家庭帶來龐大的費用, 這的確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 我們會好好繼續與對方商量, 有時候我們的確要需要花一個比較長的時間來思考, 才能做一個比較好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