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家一招教出越來越自律的孩子
我們都想要教出自動自覺,又能自律地完成自己的責任的孩子。但是我們實際上要怎樣才能做到呢?
今天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一個很多家長都忽略了的技巧。我也會跟你分享三個例句,讓你能夠教出自律、富有責任心的孩子。
家長在跟孩子設下界線時,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同理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家長想要叫孩子做事,都會忍不住說:「不要跑、危險!車輛可能會撞到你!」如果我們能夠在設下界線時,先同理了孩子的感受,你會留意到他會更願意打開耳朵聽你說話。
那麼實際上要怎樣做呢?我們現在就看看這三個例句吧!以剛才的情況為例:你不想要孩子亂跑,想要他好好的走路,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嘩!看來你真的很喜歡跑步,你可以在草地上隨便跑,但是馬路中心不是跑步的好地方,因為馬路上有很多車輛。在馬路上你可以牽著我的手,或是讓我抱著你,待我們到了對面的草地,你就可以盡情的跑了!」
第二個情況就是,孩子在憤怒時想要攻擊他人。這個時候我們要怎樣跟孩子溝通呢?我們可以跟孩子說:
「我知道你真的很氣弟弟,而我們是可以生氣的。你也知道我們這個家庭是不會打人的。讓我們用言語來告訴弟弟,你究竟有多生氣和不高興,我會陪伴你一起面對。」
第三個情況就是,可能孩子在做功課之前,只是顧著玩電話。而你不喜歡孩子玩電話這個行為,希望他現在先把功課做好,然後才玩電話。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說:
「你的朋友Sarah上載了一些很美的照片到社交平台,你也知道在我們這個家中,我們是把功課做完之後才會玩電話的。你做完功課之後,就可以上社交平台,看看你的朋友們有沒有一些新的帖子了。當我們有一些期待的事情,這就能夠給予自己更多推動力去完成要做的事。我們一起努力,你做好你的功課,媽媽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剛才的三個例句之中,大家能夠看到,我的第一步一定是讓孩子感受到我同理了他的情緒。我們需要表達我們知道他很煩躁、很生氣、想要玩電話。先同理孩子,後設下界線,你就會留意到孩子會更願意打開耳朵,聆聽你說的話。現在我們也練習一下,想一個要跟你的孩子設下界線的情況。譬如孩子已經在公園玩了一段時間,要準備回家去了,你會怎樣告訴孩子呢?我鼓勵你在下面的留言區練習一下!
記得先同理孩子的感受,然後才設下界線。我會親自觀看你的留言,所以試看看吧!
其實為甚麼很多時候孩子都不會自律,需要我們「三催四請」才願意做一些事情呢?很多時候是因為當孩子在聽我們的指令時,他會面對很多情緒。譬如我們剛才提及的憤怒、煩躁、不知所措。如果你的孩子也是3至13歲,歡迎你按此,了解一下由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以及英國倫敦大學的精神科醫生 Dr. Farhana,我們一起為香港家庭所準備的HappyMe——安定孩子情緒遊戲和故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