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到手!三個方法教授子女理財之道】
4月16號,香港合資格居民收到本年度首批消費券,相信不少市民都正熱切計劃和討論該如何善用消費券。雖然計劃只適用於年滿18歲或以上人士,但有小孩的家庭,其實亦可趁機教育孩子理財之道。金錢這個觀念其實對孩子來說比較抽象,尤其如今電子消費工具如八達通如此普及發達,小朋友可能會誤以為八達通內的儲值是無限量的。因此,我們的確需要及早讓孩子明白到底「金錢」是怎麼的一回事。
想早日訓練小孩的財務管理技能?在這篇文章中,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與你分享三個小朋友也可以活用的理財小秘訣,助你家孩子成為精打細算之人!
第一個小秘訣:開始教導孩子「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是位小學生, 我們可以開始對孩子說:「如果這一刻我們購買了這個電子遊戲,那麼我們就沒有足夠的金錢去購買那雙鞋了。」如此一來,就能訓練孩子自小開始學習取捨,計劃自己應該怎樣使用金錢。同時,我們也可以多將決定權交給孩子, 讓孩子自己決定買一雙比較貴的運動鞋, 還是用同一個金額購買兩雙價錢較便宜的運動鞋。我們也可以與孩子分析,有時候即使物件標價較高,都不一定代表質量較好, 可能只是這個品牌剛好較貴而已。
第二個小秘訣: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

孩子會從父母和身邊的大人身上學習不同的處事方式,這當然也包括管理金錢的方法。因此,如果我們想確保孩子有良好的理財習慣,自己也要先做好典範。以下是一些小建議:
- 去超級市場之前寫好一張購物清單,羅列出要購買的蔬菜、肉類或日用品,並且在購物時按照清單行事
- 清晰告訴孩子存錢的目的,例如度假、買新車、籌備孩子未來的大學基金、籌備退休基金
- 教導孩子修理損壞或破舊的東西,而不是隨意扔掉
- 避免「購物療法」(retail therapy), 衝動購物只能帶來短暫快樂
- 在自己想購買某物件之前,為自己增加「等待期」。例如,一個星期後,你還在想那雙鞋嗎?
如果我們從小就已經教導孩子要好好管理慾望, 慢慢孩子長大也會好好審視自己的理財習慣。
慳錢慳時間嘅方法, 提升小朋友嘅中英文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4至12歲,我鼓勵你了解一下由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以及英國倫敦大學的精神科醫生 Dr. Farhana,我們一起為香港家庭所準備的HappyYou親子故事會。在HappyYou親子故事會,我們會教導管理情緒的技巧,同時提升小朋友的中英文能力:https://learn.drrosakwok.com/happy_you/
如果你想與郭博士做線上一對一諮詢, 請教郭博士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情況, 歡迎你在facebook信箱pm郭博士的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drrosakwok
第三個小秘訣:與孩子討論「支出」和「儲蓄」

我們也可以開始與孩子討論「支出」和「儲蓄」。例如究竟他希望為那些事物儲蓄?這可能包括:
-小朋友想去的遊樂園
-小朋友想看的一套電影
-小朋友想購買的玩具、遊戲或衣服(非必需品)。當孩子儲存足夠的金錢來實現他的目標時,我們可以讓孩子決定他是否想使用這筆錢,還是想繼續儲蓄。這樣孩子就會更仔細思考何時想動用儲蓄,以及選擇自己覺得有意義或有價值的事物來花掉儲蓄。正如《猶太理財專家不藏私致富秘訣》一書中所推崇, 我們應從小讓孩子學習承擔有關金錢的責任。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凶案片段網上瘋傳,心理學家3大建議教你處理情緒困擾

會否讓孩子接觸電話、手提電腦? |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訪問數碼營銷達人Ivan So

最近這幾年也十分流行講關於steam教育,你會否要求孩子要盡早接觸coding, steam, AI(人工智能)?| 訪問數碼營銷達人Ivan So

孩子「鬧極唔聽」?心理學家分享鬧之前先考慮這3點!
孩子「鬧極唔聽」?心理學家分享鬧之前先考慮這3點!成長中的小孩子少不免有調皮搗蛋的時候,為人父母想必也很頭疼。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我話?明明罵了很多次,他是「明知故犯」嗎?如果你曾經也問過這些問題,以下內容或許能幫助你探進小孩心。在這篇文章中,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責罵前可考慮的3大要點。比起責罵,一場知心的親子對話更有助小孩茁壯成長! 一、與孩子連結有時候,孩子「不聽你話」可能因為他根本沒聽見你的要求。試想想,當你全神貫注於工作中,甚至因為遇上不如意事而深陷煩躁、憤怒或失落的情緒時,你會聽到其他人的說話嗎?可能未必,小孩更是如此。因此,與其調高聲量對孩子大喊,不如主動親近孩子,蹲下來也好,緊握孩子的手也好,用孩子的視線觀察他,例如,

管教見微知著!兒童心理學家分享三個孩子容易忽略的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