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2021年研究】父母打孩子,會令孩子智商下降!
很多家長也會覺得,在孩子還小時,我們打他是沒所謂的。反正孩子長大後也不會記得。家長也會認為,打孩子跟家暴,兩者怎能相提並論?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你也有曾經這樣想過嗎?
今天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當中有提到打孩子,是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負面影響的。研究顯示,哈佛大學找來了147位介乎10-11歲的孩子,他們把孩子們分為兩組,一組是在小時候曾被父母打,另一組則是在小時候沒有被父母打。他們把孩子們放在腦掃描fMRI之中,看看當孩子們面對危機時,他們的大腦反應會有甚麼不同之處。

研究結果發現,曾經被父母打過的孩子,當他們面對危機時,他們的大腦前額葉會有異常反應。而這類異常反應,是跟曾經被家暴過的孩子非常相似。而大腦前額葉區是做甚麼的呢?大腦前額葉區是負責管理孩子的判斷力、思考能力以及處理情緒的能力。很多時候當我們打孩子,是因為我們想要教導孩子。但是如果因為我們打孩子,導致他的大腦前額葉區反應異常降低孩子的判斷力、思考能力、處理情緒能力這樣是否真的能教導好我們的孩子呢?
多年來的兒童心理學研究已經指出,父母打孩子是會導致孩子自信心受挫,使得孩子的精神長期處於一個繃緊的狀態,而孩子未來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的機會率增加。這也會導致孩子有更多行為問題,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非常高。當孩子看到父母打自己,孩子很容易會認為,打人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這導致孩子很容易在學校或是其他環境中,做出暴力行為,例如打其他孩子。哈佛大學2021年的一份研究指出,當我們打孩子時,儘管我們未必會立即看到這個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但是這個打孩子的行為,已經會烙印在孩子的大腦,導致孩子的大腦前額葉區在遇上危機時,容易產生異常的反應。如果我們想要剔除這個烙印,是需要花上幾倍的精力和時間的。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需要通過長年累月建立,就好像織毛衣一樣,需要花上大量時間、心力、精神,這樣才能把一件毛衣織好。如果你也曾經遇到過毛衣勾線的情況,多完美的毛衣只要被拉一下那根線,整件毛衣就被毀壞、破壞掉。親子關係如是。我們需要花很多年的時間,長年累月地才能夠建立好我們跟孩子之間的信任度、安全感。但是只需要一個巴掌,就會把我們辛苦建立的基礎給擊潰。所以我們需要用更加好的方式來跟孩子進行良性溝通。
歡迎你按此,了解由郭博士和英國倫敦大學精神科醫生Dr Farhana一起為亞洲的家庭所準備的HappyMe安定孩子情緒遊戲和故事。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凶案片段網上瘋傳,心理學家3大建議教你處理情緒困擾

會否讓孩子接觸電話、手提電腦? |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訪問數碼營銷達人Ivan So

最近這幾年也十分流行講關於steam教育,你會否要求孩子要盡早接觸coding, steam, AI(人工智能)?| 訪問數碼營銷達人Ivan So

孩子「鬧極唔聽」?心理學家分享鬧之前先考慮這3點!
孩子「鬧極唔聽」?心理學家分享鬧之前先考慮這3點!成長中的小孩子少不免有調皮搗蛋的時候,為人父母想必也很頭疼。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我話?明明罵了很多次,他是「明知故犯」嗎?如果你曾經也問過這些問題,以下內容或許能幫助你探進小孩心。在這篇文章中,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跟你分享責罵前可考慮的3大要點。比起責罵,一場知心的親子對話更有助小孩茁壯成長! 一、與孩子連結有時候,孩子「不聽你話」可能因為他根本沒聽見你的要求。試想想,當你全神貫注於工作中,甚至因為遇上不如意事而深陷煩躁、憤怒或失落的情緒時,你會聽到其他人的說話嗎?可能未必,小孩更是如此。因此,與其調高聲量對孩子大喊,不如主動親近孩子,蹲下來也好,緊握孩子的手也好,用孩子的視線觀察他,例如,

管教見微知著!兒童心理學家分享三個孩子容易忽略的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