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反而是堅強的表現? 三個方法教出堅強的孩子
在未來的社會, 如果我們希望小朋友成功, 小朋友必須要有堅強的內心, 即使遇到困難的時候, 仍然勇敢站起來, 再接再厲。 在這篇文章中, 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會與你分享三個有科學根據的方法,幫助你教出勇於面對挑戰和堅強的孩子。
第一個方法:「哭」反而是堅強的表現

當孩子擁有安全感的時候, 孩子就能夠處理好自己不同的複雜情緒, 這包括失望、沮喪, 等等。因此, 小朋友「哭」是踏上成功之路的必經階段。我經常會聽到家長對孩子說: 「哭什麼! 哭能解決問題嗎?」其實這句說話未免有點兒不符合邏輯, 因為當孩子沒有面對這一些情緒, 孩子就容易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 這只會令孩子更加難再次站起來。只有當孩子好好面對自己的情緒, 孩子才能明白, 即使今天是艱難的一天, 晴天也會再次降臨。
第二個方法:讓孩子擁有成功的經驗

孩子「成功的經驗」就會引用孕育出更多的「成功」; 相反, 如果孩子感受到自己總是經歷失敗, 那麼, 孩子「失敗的經歷」就會引用孕育出更多的「失敗」, 令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因此, 我們確保孩子眼前要面對的挑戰並不會過份超出孩子的能力。 我記得當我年少的時候, 當時的游水教練因為要教我「踩水」, 他直接把我放到深水區, 幸好當時並沒有發生溺水的狀況。現在仔細回想, 相信當時的游水教練一定沒有接受兒童心理學的訓練, 因為他正正就是犯了「沒有因應孩子的能力, 而設下挑戰」這個問題。
當孩子遇到小挑戰的時候, 我們要陪伴孩子想一想, 我們該用怎樣的方式來面對這件事, 例如, 我們可以對孩子說: 「Um…你的確可以這樣做, 那麼這樣做之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
如果你也想以輕鬆的方法,陪伴孩子安定複雜的情緒,包括憤怒、憂鬱、傷心…歡迎你留意由我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和英國倫敦大學精神科醫生Dr Farhana一起為你的家庭所準備的<<兒童情緒動畫系列>>。在<<兒童情緒動畫系列>>中,你的孩子會置身於不同的情景,而且故事內容會根據孩子的選擇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讓孩子能在輕輕鬆鬆的環境下學習安定自己的情緒: https://learn.drrosakwok.com/happymetrial/
如果你想與郭博士做線上一對一諮詢, 請教郭博士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情況, 歡迎你在facebook信箱pm郭博士的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drrosakwok
第三個方法: 多用「還未」這個詞語

當孩子面對失敗的時候, 孩子會感到沮喪也是正常的, 我們可以多陪伴孩子使用「還未」這個詞語
以下是一些例句:
- 你這一刻只是還未做到你想做的事情
- 我明白這一刻我們還未知道下一步要怎樣做
- 你以前也曾經成功面對困難的事情, 你有能力處理好困難的事情, 只是這一刻我們還未完全掌握到做好這件事的技巧
- 只是這一刻我們還未成功解決這件事, 如果我們花一些時間和心機, 我們一定能找到方向的